科普与乡村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教师“三下乡”活动能在土地上做出什么样的文章?
7月21日-24日,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会与西南大学科普空间站联合组织的教职工志愿者与学生志愿者一行十人,来到重庆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开展了以“助力乡村振兴,玩转科学新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服务活动,为下庄村十多名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做了一场生动的科普体验活动。志愿者们还亲耳聆听了“时代楷模”毛相林讲述当年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向绝壁要天路”的感人故事,感受“不改初心使命,不屈不挠、苦干实干”的“下庄精神”,提振教职工立德树人、推动学院各项工作更上台阶的信心与勇气。
大山里体悟下庄精神
下庄村地处大山深处谷底,被四面千米高山绝壁合围。“想要富先修路”,1997年,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修路。没有机械设备,毛相林就带着大家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炸出“立足之地”,再用钢钎和大锤凿,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他们“不等不靠,不怕苦不怕死,敢闯敢拼,坚持到底”,历时7年并付出了六位村民生命的代价,最终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书写下了愚公精神的当代传奇。
走进愚公讲堂,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获得“时代楷模”称号的毛相林讲述了开凿天路,决战贫困的坚定信念与艰辛历程。看着下庄人事迹陈列馆中村民开路筑路的历史照片与资料,实验中心主任李国庆教授感叹道:“这真的是从悬崖峭壁上扣出来的一条路啊,村民们都太了不起了!其实,教书育人的工作也像是在修路,修一条通向未来的人才路,我们都应该向下庄村的村民学习。”
乡村间播种科学种子
一位教师,三间平房,就是村里的教学点。在这里, “三下乡”志愿者队伍向村里的孩子们每人赠送了一套物理相关的科普丛书并开展了趣味科普体验活动。学院工会主席马忠平向同学们介绍了美丽的西南大学和三位杰出的校友代表:“吃干饭的”不应忘记的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吃瓜群众”要感谢的甜瓜育种专家吴明珠院士、 “穿花衣服的” 需要知道的蚕学专家向仲怀院士。同时希望同学们爱上科学、好好学习,用自己的本领建设美丽的家乡、报效国家,欢迎同学们今后能够到西南大学学习。
在科普体验环节,西大科普空间站的志愿者向同学们呈现了六项生动活泼的科普实验:隔空点灯、纸杯飞行器、简易电动机、电磁屏蔽、穿墙而过、纸片载水。通过“生活实例+理论讲解+动手制作”的方式,形象地向同学们展现了物理学的魅力。教室里传出阵阵笑声和掌声,小朋友们听讲时渴望的眼神和动手操作时专注的神情,就像为科学种子的生根发芽带来了阳光雨露。
此次“三下乡”活动,既是一次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更是一次从下庄村汲取能量与信心的学习之旅,学院工会将继续发扬“下庄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撰稿:黄文静
图片:易菲、黄文静
审核:马忠平